赵祯独自一人呆在一处的时间很少,平日里至少身边还有个三才跟着,可今天他是真的一个人呆在勤政殿中,望着地图默默发狠。
这是一种告别过去,把浑身所有力量放在脚上的一种发狠,要大踏步的前进,就不怕被绊倒,只要前进,一切都是值得的,赵祯终于能理解后世的太宗为何要把新中国努力的向前拽。
未来谁也不知道,可若是因为未知的恐惧而止步不前,那便永远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便会永远活在过去之中!
赵祯甚至认为,相比后世刚刚解放的时候,现在的大宋要好上太多,华夏文化的传承还没有经过断崖式的中断,没有经历过崖山之后的古典中华文化大覆灭。
所以现在的文化和氛围依旧是延续着汉家王朝传统的方针而发展的,这便是一个极好的因素,不仅能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更是实现突破的基础。
若是仔细研读便能发现中华文化的性质不单单是保守的,他是一个集保守与开放为一体的文化,即便是孔圣人都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
儒家文化在其他文化之中也算是三人而行,取长补短也不是不可能,比如现在的大宋就有很多学者开始重视其他学说,法家的以法制为天下公的说法已经出现。
但这还不算什么,甚至朝堂中的官员也开始支持这一言论,并且认为应当以法治国,治天下。
法家是除了儒家之外最受宋人欢迎的学说了,因为现在大宋的矛盾冲突一点也不比辽朝来的少,什么样的问题都有,而且都是曾经没有遇到过的问题。
商号与商号之间因为专利的摩擦,这一点大宋是没有形成明文规定的,只是对书籍的版权有着一些规定而已,而对于专利权这种特殊的东西却没有保护。
经常是要靠当地的官员进行判决,而这种没有先例的判决往往要取决于官员的脾性,好恶,甚至是心情,于是便有人开始提倡重新编篡大宋的国法,已经编写过的《皇宋宪法》好再行增减。
包拯更是提出了依法治国这一跨世纪的论调,赵祯不怀好意的揣着,包拯这老倌被一个聪明人利用了,依法治国?是好的,但却把帝王置于何处?
说这话显然是得罪君王的,但包拯却说了出来,若是他自己的想法,赵祯打死也不信,这老倌的古板可谓是出了名的,虽然有些不知变通,可忠君二字仿佛摩崖石刻般烙在他的心中。
显然这是法家的某个人提出的言论,并且把包拯忽悠住了。
如今的大宋文化不光有法家和儒家,还有格物,这种赵祯自己扶持起来的学说已经成为了大宋的一大支柱,学习格物不单单是能为大宋牟利,更是能为自己牟利。
匠人的地位得到了提高,这对赵祯来说便是一种积极的信号,这些匠人即便是不服务于朝廷,也会使得大宋的民间科技出现进步,而这种进步和大宋的进步又有什么区别?
只要是封建王朝,那便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家的拿来主义用的好,匠人们会兴高采烈的把自己的成果送给朝廷。
当然赵祯也不会亏待这些匠人,必有厚赏不说,还会有一些有名无实的荣誉赐下。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