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二月初三开始,陆陆续续的外地考生进京赴考,寻个落脚点放下行囊就去了吏部报道。条件稍好的考生均住在距离较近的通化、通义坊的客店中,价格比之东、西市稍高。
不论东市还是西市均是热闹之地,对于进京赶考的考生而言自然得远离喧闹之地,寻个僻静之所温习功课。这也导致通化坊、通义坊的客店价格在这个时期水涨船高,仅仅是住宿每晚要三十文钱。
提前抵达京城的考生至少需要在此待上一个月,也就是九百文钱,加上吃饭喝酒所需费用等一吊钱以上。若是住得好吃的好,基本都得十吊钱起步,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承担得起。
有些外地考生进京以后拿着拜帖前去投奔在京城的远亲,有些则是老师的门生或是至交好友,总之来到京城以后的考生各凭本事找到落脚点,至于投卷的事情则会暂缓。
厽厼。先一步抵达京城的考生会打听今年主考官是何人,监考官又是何许人也,有些则会想尽办法投其所好,力求得到照应的比比皆是。除了外地考生外,国子监学生也会参加省试,不过他们要方便得多,外地考试需要准备的一切对他们根本不算个事。
报道截止日在二月初八,当晚这份名单以及各科目人员便会送至吏部尚书长孙无忌手中,随后经过盖章加印再送至当今皇上手中,经过李世民抽签决定三场省试顺序后才到李宽手里由他执行。
由于秀才科目难度大取消以后,进士科、明经科成为诸多学子最热门的科目,报考人数占据七成,余下的则是明法、明字科、明算科等科目。李世民看过统计人数以后,不出意外与往年一样,进士科与明经科报考人数最多占据一万人,进士科与明经科各占一半人数;明字科则是三千两百二十八人,明法科有一千七百六十五人,明算科也有六百九十三人,让李世民有些意外的是有九十八人报考了诸史科目,这是最冷门的科目,往年几乎没人报,故不是常设科目。
正因如此,诸史科目的题目尚且未定下来,李世民不得不传诏命太史、史馆令史等进宫拟定诸史科目题目。常设科目的题目拟定工作早就在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的带领下准备,然后交给皇上定夺最后的题目。
比如明经科,考得内容则是三礼、三传等儒家经典,依照帖经、默义、时务策与口试四个顺序进行,通过三项即为合格。为期三天考试,便先从帖经开始,每经考十帖,每帖考三言,对了六帖以上者为合格。然后是默义或是口试经义十条,十条全对为上上,八条为上中,七条为上下,六条为中上,余下不合格。
综艺文学 kanzongyi.cc 厺厽。至于进士科则是考当世要事的对策以及杂文,简单来说就是考验考生灵活应变能力的同时又考验其才学。乍听上去很简单,实际上录取率并不高,省试中脱颖而出者最多也仅有二十人。
根据每个科目制定题目则是由皇上选择各部门官员出题,最后由他筛选出其中适合作为题目,又或是增加改变一下都可以,这也保证题目的隐秘性,不至于发生泄题之事。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