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搞量子通信卫星网络

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更新快,无弹窗!

星联总部会议室,气氛比平时更加凝重。

李凡站在巨大的电子屏幕前,袖口微微挽起,手中拿着一支细长的激光笔。

他的目光扫过会议桌前的每一位高管,语气沉稳却不容置疑:“这次会议,我们要讨论的是关于星联未来的核心战略项目——‘星链 5代’量子通信卫星网络。”

屏幕上出现了一幅动态演示图:数十颗小型卫星在地球轨道上高速运转,时而分散,时而聚合,形成一个巨大的三维网络。

这些卫星通过绿色的光点彼此连接,信息如流星般在其中穿梭,迅速而精准。

李凡按下暂停键,开口道:“‘星链 5代’的目标是实现全球毫秒级通信覆盖,同时具备超高的保密性和动态部署能力。

这套系统,将彻底改变我们对通信网络的认知,并引领未来的太空经济发展。”

会议室一片寂静,所有人盯着屏幕上的演示图,目光中既有震撼,也有担忧。

坐在右侧的周汉祥第一个开口:“李总,‘星链 5代’的设想确实令人惊叹,但我有个疑问——超高的研发成本,会不会拖累我们现有的项目?”

另一边,杨庆华推了推眼镜,点头表示赞同:“确实,这么大规模的卫星部署和技术研发,初期投资将是天文数字。

如果不能快速见效,可能会让星联的整体现金流承受巨大压力。”

一时间,会议室内议论纷纷,气氛渐渐有些焦灼。

李凡微微一笑,放下激光笔,双手撑在桌面上,声音不高却清晰有力:“各位,我知道你们的担忧。

但我要提醒大家,‘星链 5代’不是一次性投入的奢侈品,而是未来太空经济的基础设施。

如果我们不做,其他公司很快会抢先一步,而我们可能再也追不上。”

他站直身体,语气转为坚定:“光靠现有的‘星链 4代’系统,我们只能占据一部分市场。

但‘星链 5代’将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不仅仅是商业通信网络,更是一个具有军事、科研、和极端环境应用的全能系统。

没有它,星联永远无法真正掌控太空通信的规则。”

几位技术部门的高管点了点头,方东河接过话:“李总说得没错。

从技术角度来说,‘星链 5代’的三大核心创新——高动态轨道调整能力、多点协同组网架构,以及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超级加密技术,都是目前业界未曾实现的。

如果我们能攻克这些技术,就相当于掌握了下一代通信标准。”

周汉祥皱眉道:“听起来确实令人振奋,但这些技术难度极高。尤其是高动态轨道调整,如果卫星无法快速响应任务需求,那这个系统再强大也只是理论。”

方东河推了推眼镜,反驳道:“技术难度高是事实,但这也是我们的机会。只要突破这一点,整个行业都会向我们看齐。再说了,难道星联以前没解决过更大的技术难题吗?”

两人针锋相对,火药味逐渐弥漫。

李凡适时敲了敲桌面,打断了他们的争论:“这正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难度高、研发周期长,都是现实,但我们需要一个明确的规划,分阶段完成目标,同时确保现有项目的稳步推进。”

他转身在白板上写下三个关键词:“核心技术”、“分阶段部署”、“商业模式”。

然后指向第一项,语气笃定:“第一步,优先攻克核心技术难题。这方面由方总带领团队负责,你要给我一个初步的技术时间表。”

“没问题。”方东河点头。

李凡继续道:“第二步,分阶段部署卫星。我们不需要一开始就建成完整网络,可以先试点几个区域,验证技术可行性,同时积累经验。”

周汉祥松了口气:“这就好。分阶段部署的话,财务和市场压力都会小很多。”

“第三步,商业模式。”李凡指了指杨庆华。

“我们不能单纯依赖商业通信收入,必须拓展更多高端应用场景,比如全球灾难应急、军事指挥支持、极地科研任务等。

这些领域的客户,愿意为超高性能的系统支付高价。”

杨庆华点头记录:“明白,我会调整预算,确保前期投资不影响现金流。”

李凡扫视了一圈,目光锐利:

“各位,我知道‘星链 5代’的计划看起来像是一次豪赌,但请记住,科技行业的规则很简单——赢的人写规则,输的人只能看规则。

星联是想做那个写规则的,还是跟在别人后面喘气?”

会议室再次安静下来,许多人若有所思。

最终,周汉祥站起来,露出一丝苦笑:“李总,你这话说得太狠了。行吧,再赌一把,而且我们星联也折腾得起,我支持‘星链 5代’计划。”

“我们技术团队也会全力以赴。”方东河推了推眼镜,眼中满是斗志。

李凡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很好。接下来,我们就详细讨论第一阶段的目标和资源分配。时间紧,大家准备好加班吧。”

星联研发中心,夜晚的灯光透过窗户洒在街道上,实验室内却依旧人声鼎沸。

“再试一次!”工程师小赵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躁。他紧盯着屏幕上的实时数据,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像是在和时间赛跑。

屏幕上的卫星模拟图正在高速运转,每一颗卫星都在调整轨道。然而,几秒钟后,连接线忽然断裂,屏幕红光大作,刺耳的警报声随之响起。

“失败了,又断了!”小赵狠狠地拍了下桌子,疲惫中夹杂着愤怒,“这是今天第七次失败!”

方东河站在一旁,双臂抱胸,目光冰冷地盯着屏幕,语气却不带一丝波澜:“因为你的设计从一开始就不合理。

单靠节点备份,能解决轨道调整中的延迟问题吗?你自己也不相信。”

“那你有更好的方案吗?”小赵抬头,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

方东河没有回应,只是走到白板前,用笔写下几个大字:动态预测算法模型。

实验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几名年轻的技术员抬起头,目光中带着一丝困惑和期待。

“我们的卫星不是孤立的单点,而是一个整体,一个网络。”方东河边写边说,语气平静却掷地有声。

“而这个网络的核心,是协同。只有通过AI动态预测轨道调整的影响,提前规划组网变化,我们才能做到真正的动态部署。”

小赵皱起眉头,满脸不服:“可你知道开发这个模型需要多久吗?AI模型需要数据支撑,我们的测试环境能提供足够的数据吗?就算能完成,这期间的成本也——”

“所以你就用低效的多节点备份来凑数?”方东河转过身,冷冷地看着他,“节点备份不仅低效,还可能引发更多延迟问题,反而拖累整个系统。”

“低效总比空谈强!”小赵情绪爆发,“你说的这些听起来很美好,但谁来实现?要是到时候系统都跑不起来,你怎么交代?”

实验室里的气氛骤然紧张,几名工程师不敢发出声音,默默缩在角落里处理数据。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突然被推开。

李凡走了进来,一手端着咖啡杯,另一手插在口袋里,整个人显得随性又自信。

他目光扫了一圈,似乎立刻察觉到空气中的火药味。

“怎么了?”他走到实验桌旁,扫了眼屏幕上的数据,“看起来你们讨论得很激烈嘛。”

小赵咬了咬牙,站出来说道:“李总,我认为目前最现实的方案是多节点备份。虽然不完美,但能保证项目的进度。方总的动态预测算法固然有前景,但时间和成本——”

“你觉得赶时间比做好更重要?”李凡打断了他,语气不轻不重,却带着一股无法忽视的威严。

从1990年开始重塑未来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