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扎眼的狗皮膏药(上)

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更新快,无弹窗!

王耀武将军所属的整编51师。将奉命从汉中向北经川陕公路穿越秦岭向宝鸡集结。

李白的一首《蜀道难》曾经形象的道出了川蜀地带的艰难险阻。

我国西北地区历来高山大川相连,尤其是川陕地带以秦岭和大巴山相隔,地段崎岖,数千年只能依靠马匹和栈道通行。真是名副其实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川陕公路于1936年6月建成通车。

它是连接陕西、四川以及宁夏、甘肃等地区的重要通道。它贯通南北,从成都平原直通关中平原,抵达终点---十三朝古都西安。

其路线跨越了崇山峻岭,沿途剑门关、大散关、七盘关成为一道雄壮的风景线,它的建成,让曾经关山难越的名关险塞都成为如履平地的公路。

但是,在那样艰苦的年代,其修建难度之大,耗费工程量之大,在中国交通建设历史上属实少有。

川陕公路的开通,促进了西北各省经济文化的交流,更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强占了东北,对华北华东地区虎视眈眈,而一旦华东华北地区被占领,中国将陷入完全沦陷的危机之中,因此陕北地区面临巨大的危胁和压迫。

为了抵御日本未来可能出现的侵略行为,国民政府不得不做好开战的最坏打算。

基于以上种种的战略考虑,川蜀地带作为最重要的后方战略基地,修建连接各省份的运输公路就迫在眉睫了。

川陕公路就是作为进入四川的交通要道,被国家列为了关键的战略枢纽地位。

1934年10月,国民政府下令打通由成都平原通往西安的公路。

该路将途径大巴山,跨越秦岭,直达陕西汉中,与正在赶工的西汉公路衔接,川陕公路宣布正式开工。

秦岭曾被誉为:“天下之大阻”、“飞梁架绝岭,栈道接危峦!”

修筑川陕公路时正值陕北遭遇百年不遇的旱灾,没有粮食,没有工具。

民工在强制要求下不得不人工进行搬运和爆破,崎岖的山路、危险的山体滑坡、湍急的河流让许许多多川陕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为了到达政府要求的国道的标准,施工进程一再延期,一直拖到大巴山的入冬,民工们身无遮掩,手生冻疮的情况比比皆是。

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不少人因为饥饿和劳累而死去,给沿途各县的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川陕公路的修建原本最主要的作用是国民政府为遏制川北的红军所修建的!

但全面抗战爆发后,川陕公路的建成不仅联通了西北和西南,更使抗战时期在物资运输、消息传递以及战略转移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它也成了连接国民党“陪都”重庆和**“红都”延安的陆路交通要道。

对于促进西部经济发展,建设抗日战争统一战线的大后方基地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也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中国奠定了“内线防御”的基础。

当时人数众多的百万川军正是通过川陕公路兵分两路加入战线。

一路从重庆出发,顺长江而下,在两湖地区进行与日军作战;另一路则一路北上跨越秦岭,奉命开赴抗战前线,成为大西北的主力军。

全国四通八达的交通干线为各地兵线转移和战略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川陕公路联通南北兵力和物资的便利极大地缓解了对日作战的压力。

抗日战争胜利关键时,日军曾从贵州绕后打算偷袭政治中心重庆,而当时的主要战斗力都集中在前线华北、华中地带。

后方兵力空虚,一旦后方被攻陷,国民政府就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

关键时刻,就在距离贵阳不到200公里的独山,一路势如破竹的日军部队终于遭到了一支部队的奇袭。

原来,这是一支是从陕西紧急抽调前往贵州的生力军,当时军队经由川陕公路急行南下。

经过漫长而艰苦的旅程,他们一路步行并抢夺运输车辆,历时一个多月终于到达了合川。

就在日军攻占独山城的那一天,他们如神兵天降般及时赶到了战场,这场惊心动魄的行动后来被人们称为着名的“内线防御“。

正所谓“兵贵神速“,在那个抗战最为艰难的时刻,川陕公路成为了解决燃眉之急的关键所在!

这条重要的交通干线不仅为军队提供了快速调动和物资补给的通道,更为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与信心。

正是凭借着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我们成功地化解了独山面临的巨大危机,并为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再说王耀武将军。

1936年春,他被调往陕西汉中休整并扩编为第51师,升任中将师长。

51师驻防汉中的一年多时间相对稳定、没有战事纷扰。

而且汉中是历史古城,物产丰饶,气候温和,有“西北小江南”之称。

王耀武专程去福州接来家眷,其妻郑宜芝,福建福州人,出身名门。

王耀武参加第二次东征,部队进驻福州休整时,还是黄埔学生兵的王耀武得到福州地方法院郑推事的慧眼识人,托人把女儿郑宜芝(别名郑宜兰)介绍给王耀武为妻。

51师在汉中驻守期间,除了练军习武,王耀武开始做起得心应手的生意来。

他发现汉中产稻米,关中缺稻米,就把汉中的稻米运往关中,再把关中的小麦运回汉中,赚取差价;

他还开设了面粉厂,解决了51师北方官兵多、喜欢吃面食的难题;

将他开办的武汉振兴饼干厂的一些设备和技工带到汉中,办起了饼干分厂。

生产的饼干系列产品在汉中城乡很是畅销,有部分还销往临近的四川广元和甘肃陇南地区;

为了改善官兵伙食,甚至还允许部队种菜和养鸡养猪。

王耀武还通过刚刚开通的川陕公路,用军车从外地运入稀缺日用品,既满足了市场之需,也赚取了可观利润,还为刚扩充的部队解决了经费。

王耀武重视地方建设,出钱把汉中城区年久失修的主干道进行翻修,更是赢得社会各界赞誉。

同时,王耀武还几次向汉中招收了51师军官子弟的中小学捐款捐物,逢年过节还带着妻子去学校慰问。

王耀武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后悔没读上书,再不能让我们的子弟成为睁眼瞎。”

相比3年前驻扎在汉中的胡宗南任师长的中央军第1师,汉中各界对51师的印象还是比较好的。

主要是王耀武治军有方,对官兵管束严;而胡宗南部军纪松懈,常有扰民丑闻发生。

蒋介石为了加强51师,于1936年11月,将陕西警备旅的一个团划入51师,使51师成为拥有2旅4团编制的齐装满员甲种师,这在当时国民党部队中还是少有的。

在汉中,为了补充兵员不足,王耀武还几次以抗战名义扩军招兵。

在那个充满激情与梦想的年代里,汉中地区涌现出了一大批热血青年。

他们听闻这支军队士气高昂、战斗力强大,而且待遇优厚,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向往之情。

于是,这些年轻人纷纷踊跃报名参军,怀揣着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渴望成为其中的一员。

风雨如磐中条山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