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你的大清亡了正文卷第180章吴世璠学到了狠活,老尚家可以偷袭了晚上,濠江内港的码头上。
吴世璠静静地立在黑暗当中,容色清冷。
这位吴西王的“世孙”虽然比刚被王忠孝搭救时又长大了一些,但依旧过分清秀,皮肤白皙,眼睛又大又亮,睫毛很长,唇红齿白,简直和他的亲妹子小艽一样漂亮。
但是他的心理,却比差不多一年前,家里突遭大难时成熟了许多,不那么爱哭了虽然有时候还会和自己的亲妹子小艽一起悄悄地抱头痛哭,不过在其他人面前,他总是一副从容而且坚强的模样。
而且他也从自己的保护人,那个长得很帅的大哥哥王忠孝那里学会了很多东西。
吴世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记性很好,有过目不忘的本事,逻辑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很强,差不多就是个“别人家的牛娃”。如果生在太平年间,又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也许会成为一个学者或者文人。
前世里就是个考试家的王忠孝非常喜欢这个男孩,离开北京后就一直把他带在身边,亲自教导他“做题”,做数学题!吴世璠学得很快,不到一年时间,就已经入了几何和代数的门。
不过吴世璠虽然对数学很有兴趣,但他最想从王忠孝这里学到的却还是用兵打仗的本事。
他得找康熙报仇雪恨啊!不学用兵打仗的本事怎么能行?
所以每当王忠孝去给精武堂的学生上课,或者亲自去校场练兵的时候,吴世璠都会拿着个小本本跟着,一边看一边听一边记录.甭管能不能听懂,先记下再说。
几个月下来,笔记本都有厚厚的一大摞了!
通过旁听和时不时向王忠孝请教,吴世璠的确受益匪浅,已经有点找到了“王氏兵法”的精髓,一言蔽之,就是团结、发动和组织民众!
按照王忠孝的观点,随着火炮和火枪技术的进步,枪炮主宰战场的时代正在到来!
而在新时代中,一名经过长时间训练,拥有超强的体力和武艺,可以身披重甲,手持马槊,骑马冲杀的大将。譬如王忠孝这样的猛男,很可能被一名只接受过三两个月训练的小兵,用一支价值不到十两白银的燧发枪,一枪给崩了!
这个观点可不是王忠孝随便说说的,而是王大校长领着下面的学员和学兵队,拿着五百支荷兰燧发枪操练了几个月之后得出的结论!
王大校长自己早就知道正确答案——这不就是大炮猛轰加散兵冷枪加列兵排队枪毙加骑兵冲锋或包抄,最后再来一波刺刀冲锋嘛!
但是这种“正确答案”也不能由王大校长的金口玉言来决定.得让下面的人一起参与研究,这样大家才能真正理解,而且也能增进和王大校长的感情嘛!
另外,王忠孝也不是拿破仑手下的元帅转世,他也不知道“排队枪毙”时代的战争究竟应该怎么组织?所以只能和精武堂的一票师生,一起群策群力,让他们帮着开动脑筋,将王忠孝的设想一点点变成现实。
当然了,相应的演习和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精武堂学员和学兵队演习的结果,一个步军营比较理想的配置是四个火枪队、两个长枪队。如果燧发枪数量不够,那就减少到两个火枪队加两个长枪队。
而每个满编的燧发枪队,至少应该包括一名队长、一名队副,两名号手,两名鼓手,四名排长,十六名棚长,四十名老兵,一百二十名乡兵,十四名伙夫,总共二百人。
一个满编的“乡兵营”,至少应该包括四个队和一个营部,总共八百几十人。
一个满编的“乡兵旅”,则应该包括四个营和一个合成了少量炮兵、工兵、骑兵、辎重兵的旅部,总共得四千多人呢!
“旅”以上,应该设置“乡兵师”,一个师应当包括四个旅——相当大的编制!不过为了组成大方阵,就得是“四四编制”——再加上直属师部的炮兵营、工兵营、骑兵营和辎重营。齐装满员的情况下,差不多有小两万人!
也就是说,王忠孝搞出来的三县乡兵加精武堂,实际上就是一个“动员师”。
精武学堂其实就是个“师指”,精武堂的老师和生员,就是各级军官。而学兵队的老兵们则是这个“动员师”的骨干。如今加上来自香山、新会、新宁的乡兵,一个大致上完整的师就凑出来了。
而在师以上,王忠孝还设想了“军”和“军团”这两种大编制!
大编制优于小编制,当然也是“排队枪毙时代”出现的趋势。因为“排队枪毙”战术让陆军迅速组建大量标准化的部队,个人勇武在战场上的作用进一步降低,多兵种协同和多部队配合的效应被大大的放大了。
在这种情况下,大编制的优势就变得很明显了。
可王校长现在能拉出来的军队最多只能组成一个师,所以“军”和“军团”两级编制,暂时就没有实践的机会了。但吴世璠还是将王忠孝关于“军”和“军团”的内容记在自己的笔记内。
不过如果组成和指挥一个师,仅仅是吴世璠从王忠孝这里学到的一小部分军事知识,而且还很不成熟。而他从王忠孝这里学到的真正的“狠活”,还是通过均分土地,对无地少地的贫农进行组织和动员的办法.大概也只有这个办法,才能在区区三个县的地盘上动员出两万乡兵吧?
等见到了父亲大人,一定得和他说说这些狠招高招
码头上面的夜风很大,吹得吴世璠穿着的白袍和衣带随风飞扬。几盏灯笼的光芒照在波动的濠江水面上,又反射在他那张过分秀美的脸庞上。波光闪耀之中,那张面孔显得阴晴不定,渐渐的也有了那么一些霸气豪气。
濠江的水面上停泊着许多鸟船和桨帆船,正排着队靠上码头。一条几千料的大鸟船缓缓地靠上码头,停了下来,放下了跳板。
王忠孝、王吉贞、吴小菟、吴小艽、吴小蓉等人一起走了过来。
“世璠,上船吧!”
王忠孝低声说道。
吴世璠静静地回头向着王忠孝深深看了一眼,一对眼睫毛很长的大眼睛中泪花闪烁,他恭敬地向王忠孝行了一礼:“校长,大恩不言谢,世璠告辞了,希望再见之时,中华已经全部恢复,鞑虏已被我辈驱除!”
志气不小啊!
王忠孝打量了吴世璠一下,这个少年已经换上了一身明朝式样的白袍,他的头发已经长出了不少,梳了一个发髻,还用一根玉簪插了起来。
“好!”王忠孝点了点头,“咱们后会之期,一定是中华再造之日,到时候再和世璠弟你会须一饮三百杯!”
“好,一言为定!”
吴世璠又朝着小菟、小蓉、小艽三个姐妹抱了抱拳,到了几声珍重,就在三个女子的抽泣声中转身大步踏上了跳板,走上了这条准备驶往雷州府海康县码头的大鸟船。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