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国虽大,好战必亡第346章豪门夜宴“太子这是什么意思呢?他是只给本王提个醒,还是给每个吊丧的皇子,都提醒了呢?”
回到泾阳县的府邸以后,永王李璘在书房里一边踱步,一边对身旁的高尚询问道。“吊唁”太子妃不过是个幌子,李琩这么做的真正原因,只怕就是为了传递消息!
回府以后李璘的脑子才转过弯来,发现此事并不简单。
他丝毫不怀疑字条上的事情是真的,但李琩为什么要这么做,却也是令人费尽思量。
“殿下,太子这么做,不过是想祸水东引,让诸王们先出手,他黄雀在后罢了。”
高尚将手里的字条看了又看,总共也就十六个字,多一個也没有!
狗×的李琩,多写几个字会死啊,非得做谜语人!
高尚心中将李琩骂了个半死,却也不得不承认:这位朝不保夕,地位岌岌可危的太子,其聪明才智远在永王之上。
可是聪明又有什么用呢?
非得是李璘这样的废物,才能对自己言听计从啊。换个聪明的,可就不好操弄了!
“真的是这样么?可是,太子手里无兵,甚至连幕僚都没几个,平日里见幕僚,还得给圣人报备,形同蹲监牢。
李琩要黄雀在后,他配吗?本王手里还有些家奴可以用呢!”
李璘有些迷惑不解的询问道。别看李琩是太子,他手里连一个受自己控制的兵马都没有。守卫东宫的神策军,全都是天子掌控的私军!
当然了,私底下收买不算。然而太子也只是名头大,手里根本没几个私房钱,他拿什么收买亲信呢?
这也是李璘感觉困惑的地方。
要说李琩有杀天子的心,他是信的。可是李琩那点虾米大的力量,对付基哥就是以卵击石,他也配么?
他图个什么呢?
看到李璘一脸困惑的模样,高尚恨不得上前给他几耳光才好!
什么叫李琩没有资本,太子这个职位,本身就是最大的资本!这是大唐帝国法理上的正统继承人!
天子驾崩的时候,太子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天子。会有无数想要混从龙之功的人,会跟在他身后,为他保驾护航!
鹿死谁手,还未可知呢!
高尚对李璘这个木鱼脑袋已经彻底无语了。
“殿下,太子本身,就是李琩最大的资本。只要天子突然驾崩,他就手握大义,操作空间要比殿下从容得多,躲进神策军大营就有了兵马。
然后一步步拉拢朝臣,组建新的朝廷中枢即可。
而一般皇子想在神策军高层里面安插亲信,何其难也!唯有兵变可以跟李琩抗衡。
李琩此举,不就是要让诸王先行试探么?”
高尚痛心疾首的解释了一番,李璘这才恍然大悟。
“对对对,本王也是这样想的。所以,现在要如何应对呢?难道就当做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吗?”
李璘语气急促,甚至有些急不可耐。
“过几天,就是圣人的寿宴。
虽然请帖还未发过来,但皇子不参加圣人的寿宴,反而能证实李琩所言非虚。
若是请了诸王参加寿宴,则可以仔细观察圣人的仪态。
只要是得了病,总有蛛丝马迹可循,殿下到时候仔细观摩便是。
殿下想探究这件事的影响,那就必须要先确认这件事的真伪,不然就毫无意义。”
高尚不动声色说道。
“确实如此。”
李璘微微点头说道。
天子到底是不是“身患绝症”,那确实要亲眼确认一下才行。不过也真如高尚所说,天子要是不请李璘这样的皇子们赴宴,这有悖人伦太过怪异,反而是实锤了李琩的说法。
“殿下,圣人派人送来请帖,三日后在华清宫举办寿宴。送请帖的宦官已经离开了。”
正当李璘跟高尚商议大事的时候,书房外面有个宦官提醒了一句。
“那个老不死的果然有问题!”
李璘面露兴奋之色,紧紧握拳说道!
如果不是心里有鬼,为什么传旨的宦官扔下请帖就走?这必然是担心被诸王反过来询问送请帖的人,怕有什么秘密被探知。
“殿下,事关重大,奴以为,有必要派人去一趟幽州了。相信这个消息,会改变某些节度使的想法。”
高尚抛出了自己的杀手锏。
本来他都已经跟安禄山谈好了,结果这厮居然死在路上了。可是幽州那边,难道就只有安禄山么?
天子得了重病的消息,足以让很多野心勃勃的人躁动起来了。毕竟,谁还不想混个从龙之功呢?
“还不急,等宴会后再说。”
李璘轻轻摆手,还是感觉高尚的主意太过激进了。
引边军入长安,这就跟当年董卓入洛阳一个性质。这究竟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如果有禁军可以用,谁还会没事去引边军,来帮助自己政变呢?
李璘确实不太聪明的样子,但他当初毕竟被寿王坑过一次,多少也长了点心。
之前勾结安禄山,是因为他知道安禄山也需要一个靠山。更重要的是,那时候的李璘很明白,天子究竟还能活多久,这个变量太大了。
他不引边军入长安赌一把,那就永远没机会,而且人心和大义也不在他这边。
而现在时移世易,天子如果得了病,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其实不必那么激进,也可以想别的办法呢?
李璘已经拿定了主意,他决意先在这次天子寿宴上,先观察一番再说。
然而李璘不知道的是,和他相似的故事,此刻还在其他成年皇子身上演出。这些皇子也和李璘一样,找来自己的亲信幕僚,商议对策。
有人茫然无知,不知道要怎么应对;
也有人比李璘想得更多,甚至已经实锤了某些关键的事情。
毫无意外,他们都接到了天子的请帖,三日后必须来华清宫赴宴。
基哥诸子当中,唯有太子李琩没有接到请帖。
……
三天时间一晃而过,这三天时间总体而言,长安城内的局势是波澜不惊的,但还是发生了一件大事!
一件事关民生的大事!
当初,朝廷提出“交子借贷”,为贫困的自耕农提供启动资金。农户们用这笔钱购买了农具与种粮,感念基哥恩德。朝廷体恤百姓。
然而,现在秋收了,农户们需要按照当初签订契约的“官府指导价”,将自家的粮食换成交子,然后再拿着交子去还债,这样就把整个流程走完了。
然而,如今的情况,跟当初已经是大相径庭了。
长安交子大幅度贬值,手握粮食的自耕农甚至借了青苗贷的地主,大可以将粮食的一小部分换成交子,用来还债,剩下的留给自己用。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