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棉花阁老——刘吉

刘吉,字祐之,号约庵,北直隶博野人,任内阁首辅。曾参与编撰《寰宇通志》、《大明一统志》、《英宗实录》等典籍,并曾为英宗及其太子朱见深讲读经史。朱见深继位后,渐受重用,成为内阁成员,与万安共同排挤刘珝。孝宗即位后,出任内阁首辅,任内继续排除异己,但与刘健等阁臣对孝宗多有谏言,他恋栈不退,最后告老还乡,一年后去世。

刘吉,考中进士后,又被选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学习,三年学习期满因成绩优异,留翰林院任编修,在任编修的同时,还充任经筵官,给皇帝讲读经史。参加编撰的《寰宇通志》一书写成后,晋升为翰林院修撰,侍候于皇太子朱见深身边,为其讲读经史,后因遇家丧回归故里。

宪宗即位后,命翰林院的史官参加纂修《英宗实录》,刘吉被召回京城,刘吉到京后,因尚在丁忧守制期间而上书请求辞官,宪宗不予批准,升他为侍读。《英宗实录》一书写成后,刘吉又被提升为侍读学士,在皇宫殿阁内值班与其他翰林官轮留给皇帝讲读经史,其后多次升迁,官居礼部左侍郎。

刘吉与吏部左侍郎刘珝,一同受命兼任翰林院的长官翰林学士,到内阁办事,参预机务。宪宗以皇太子朱祐樘出阁读书,命阁臣万安、刘珝、刘吉等三人提督翰林院官员讲读,为表示奖励,宪宗俱给三人加官,刘吉进为太子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

刘吉的父亲去世,按规定刘吉须回家守丧三年,但宪宗却下诏继续起用他,刘吉一方面假惺惺地再三上书推辞,另一方面又暗地里走贵戚万喜的门路,皇帝最终没有同意刘吉的推辞。这一年,刘吉参加纂修的《文华大训》一书写成,宪宗进刘吉为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

宪宗后期日益荒政,而阁臣又无所规正,各部尚书亦多属平庸,有“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的说法。三阁老指‘万安、刘珝、刘吉’,六尚书指‘尹旻、殷谦、周洪谟、张鹏、张蓥、刘昭’。然而,“纸糊三阁老”中,刘珝又稍稍优于万安和刘吉,还曾痛骂万安“负国无耻”,万安和刘吉设计陷害刘珝,但表面还装出搭救他的样子。这年九月,刘珝被迫退休,其后,彭华、尹直相继入阁办事,而万安、刘吉的朋党势力越发巩固了。

孝宗即位,内阁有阁臣三人,万安为首辅,其他两人,尹直得妖人李孜省的援引入阁,刘吉则结好贵戚万喜,他们只要官位稳固,按年资进级,什么丑事都干得出来。孝宗即位后,庶吉士邹智、御史姜洪上书弹劾内阁辅臣,说万安、尹直与刘吉都是小人,应当从内阁中开除出去。为此,刘吉对邹智、姜洪恨之如骨。孝宗免除了内阁首辅万安和阁臣尹直两人的职务,留下刘吉继任首辅,增补了新阁臣徐溥和刘健两人入值内阁,参预机务。

刘吉任内阁首辅后,为了结好科道官,以免他们继续揭发自己,曾建议超迁科道官,但科道官不吃他这一套,对他的揭发没有停止。左庶子张升,御史曹璘、欧阳旦,南京给事中方向,御史陈嵩等相继弹劾刘吉。刘吉非常恼怒,找到一个借口将张升驱逐出朝廷,接着,又数兴大狱,将邹智、方向囚禁起来贬到边远地区,姜洪也被贬官。刘吉又和宦官蒋琮合谋,将南御史姜绾等逐出朝廷,由于刘吉利用手中的权力排挤异己,使当时的台署都空闲了起来,从此,朝内外大臣都不敢正视刘吉,弹劾他的人也减少了许多。

孝宗即位后,旧阁臣只有刘吉留用,他看到孝宗是个励精图治、黜佞任贤的皇帝,新任的阁臣徐溥、刘健都是品行高洁的人,所以做事比较小心。因为刘吉在内阁中为首,所以每当徐溥、刘健有建议提出后,刘吉总是署上自己的名字,而这些建议又往往是正确的,刘吉以此窃取美名来掩盖自己的短处。

天下发生灾异,孝宗让阁臣带领儒臣撰写祈雨的祷文,刘吉等人说:“以前,妖人李孜省、邓常恩以向先帝献淫邪方术而受到宠幸和重用,近来,一些奸邪的小人沿袭李孜省、邓常恩的做法,观察到天气有变将要下雨,便上书皇上请求祈雨,从而显出神灵应验的样子能得到皇上的宠幸和重用。宠幸奸邪小人的大门一旦敞开,争着上书请求祈雨以取得皇上恩宠的人越多,却给国家招来祸害,基于这方面的原因,臣等不敢领命撰写祈雨的祷文。”孝宗领悟到这里面的意思,便下令停止了这件事。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